- 好的家庭教育,离不开这7句话!做到4条就很厉害
- 2025/8/20 9:33:31 来源:本站收集 【 大 中 小 】
01陪伴在先,教育在后
生活中,不少父母往往把时间安排得很满,却没有留给孩子的专属时间。
其实,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和孩子的共同活动中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父母无目的性的陪伴中,孩子才能产生归属感、安全感,坦露真实的自己。这时候,教育不仅会自然发生,而且效果极其明显。
比如,可以每天和孩子一起吃晚饭,和孩子玩一些家庭游戏,或者在睡前进行15分钟的亲子共读。如果平时实在没时间,也可以定期在周末、假期和孩子一起爬山、逛公园、参观博物馆。
亲子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要比所有教育方法都更重要。
02咬住底线,放大空间
教育孩子最基本的前提是有底线。什么是底线?就是必须遵守的纪律,比如“放学后必须按时回家”。
当然,孩子每个年龄段需要设置不同的底线。父母可以在每年孩子生日的时候,和孩子商量、确定下一阶段的底线要求,并且充分向孩子说明理由。不见得都要听孩子的,但要跟孩子阐述清楚理由。而且,底线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但是,只要孩子不突破底线,就尽量不要事无巨细地安排孩子生活的所有细节。如果除了底线,你还是没完没了地对孩子说“不”,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孩子就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什么,就会胆小怕事、不敢担当,更别提创新意识。
确定好底线,可以把内容写下来甚至打印出来,一式两份,一份贴在孩子的房间,一份贴在所有家庭成员都能看到的地方。
03设计策略,培养习惯所有好习惯都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长期培养。但是好习惯的培养没有那么容易,往往孩子一哭闹、一撒娇,父母就心软了、放弃了。
父母要学会设计策略,给孩子一个脚手架,让他们能比较容易地攀登到良好习惯的台阶上。
比如,几乎所有家长都想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那么吃完晚饭,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家长就不要在一旁玩手机、打麻将,而是可以拿出一本书安静地去读,读完还可以和孩子交流读后感。不必说教孩子“你必须看书”,而是营造一个人人都爱读书的家庭氛围。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孩子就会比较容易养成阅读的习惯。
再如,你想培养孩子吃蔬菜的习惯,就不要把所有饭菜一起摆到饭桌上,先把孩子必须吃但通常不喜欢吃的蔬菜端上饭桌,让他们在食欲较好的时候先吃完蔬菜。
这就是“设计策略,培养习惯”,习惯不能一蹴而就,它是顺着策略渐渐养成的。
04搭建阶梯,化难为易培养习惯很重要,但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急不得。比如,一两岁的孩子刚开始学吃饭,用手抓可能是最得力的方式,饭桌上、衣服上,肯定会弄得一塌糊涂。但到了一定的年龄,孩子会轻松地学会怎么样使用筷子和勺子。这不用急,到了年龄自然就会。
了解了这一点,当孩子刚开始搞得一塌糊涂的时候,家长就不会怒火冲天,也不会代替孩子去做,而是相信孩子渐渐地会越做越好的。孩子仅仅从吃饭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当中,就会感受到父母对自己能力的信心,这才是最宝贵的。
父母真正要做的,是帮孩子搭建阶梯,化难为易。
比如,想让孩子整理房间,最好给孩子一个需要整理的物品清单,并教他们操作方法。有了这样的抓手,孩子就知道该怎么干了。这就是阶梯。
又如,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不可能让他从绘本一步跨越到文字阅读,可以给孩子买一些“桥梁性的书”,比如插画版的文字书,帮助孩子提升阅读水平。
05随时鼓励,定期反思
有些家长对孩子总是批评太多、表扬太少,看见孩子身上有什么缺点总忍不住批评,希望他们变得更好。
父母得培养这样的习惯:随时对孩子进行鼓励。当孩子通过你的鼓励不断意识到自己的优点时,这些好的行为就会固化成他们的习惯,让孩子闪闪发光。
那不好的行为怎么办?父母单纯批评没用,应该做的是定期和孩子一起反思。请注意,这两个词很重要:反思和定期。
反思,是帮助孩子对一定时期内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因,找到改进的方法。比如,上学迟到是因为赖床,赖床是由于前一天晚上拖延了上床时间,那么按时睡觉问题就解决了。一起找原因,找改进的方法,这叫反思,而不是批评。
定期也很重要,不是每天说,看见就说,而是一个星期或两个星期一次,定期反思。
最后还要提醒家长,反思是针对行为本身,而不是对孩子本人。每一次鼓励或者反思,都要谨记对事不对人。
06转移目光,发现潜能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只是每个人的潜能会表现在不同的方面而已。
如果发现孩子在某一方面有明显的短板,父母要立刻转移视线,去发现孩子其他方面的天赋;转移视线不是放弃,而是帮孩子找到一条更开阔的道路。数学不好的孩子,可能在人文或者艺术方面有优势;不喜欢弹钢琴的孩子,可以尝试舞蹈、绘画、合唱和其他的艺术门类。
如果不愿意接受孩子天赋中的短板,非得盯着它不放,必然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造成孩子的对抗,不仅亲子关系变得紧张,也会影响孩子在其他方面可能的发展。
好的家庭教育,父母要做的是帮孩子激励自己,并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能。
07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之间难免会有不同意见,有些小摩擦。一旦起冲突,家长心情不好,孩子心情也不好。这时,要记住一个原则: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家长越是焦躁、恼怒地面对孩子,孩子的抵触情绪就会越强烈。所以,家长首先要处理好自己的心情。
父母要先冷静下来,再处理孩子的情绪。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让孩子尽情地倾诉委屈,或者让他们转移注意力,通过听音乐、深呼吸等等方式来缓解。等孩子的情绪平息之后,再跟孩子交谈。
交谈时,家长要全神贯注地倾听孩子的讲述,而不打断他们;可以用复述孩子的话去回应,而不是急着评价孩子,每一次复述其实都意味着“我听到了,我在尝试理解你的想法”;家长还要思考孩子情绪底层的原因,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多给孩子一些时间,让孩子慢慢理解、思考。
能够良好沟通的家庭,往往会培养出情绪稳定、内核强大的孩子。

客服热线:0580-8910000 2025505 2025525 企业客服QQ:1227279393 个人客服QQ:1275759393
免责申明:本网站信息均由求职者、招聘者自由发布,上奇人才网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浙B2-20090313-4 人力资源许可证编号:(浙)人服证字[2023]第0902000513号 举报电话:0580-2281082
CopyRight©2006-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662727@163.com 本站关键词: 舟山人才网 上奇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