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做这件事,你的能量会越来越强
- 2025/7/11 10:15:04 来源:本站收集 【 大 中 小 】
有时候,我们会脱口而出一些抱怨的话,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在无意识地用这种方法缓解情绪压力。但同时我们也要知道,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和底气。真正聪明的人不会陷在情绪中消耗自己,而是能看清事情的本质,把精力放在真正重要的地方。
常说这3句话会消耗自己的能量
第一句:“烦死了”
很多人遇到困难或挑战时,第一反应就是抱怨。这种表达背后的潜台词,其实是“我不想去做,这对我而言有些困难”。这样的心理预设,会将自己放在一个无法迎接挑战的弱者的位置上,让自己的心理能量变低。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否完成某件事的信心。当你重复代表“我不行”的潜台词时,大脑就会真的相信你做不到,进而放弃尝试。相反,如果你放下情绪化的表达,告诉自己“我可以试试”,哪怕暂时能力不足,也会在行动中逐渐提升。
所以,当我们感到烦闷的时候,允许自己先说三句“烦死了”,或者给自己规定一个抱怨时间,时间一到,就将精力收回到眼前的事务上。永远要相信,你的潜力远比自己想象中大,真正阻碍你的,往往不是能力,而是自我设限的念头。
第二句:“都怪你”
面对已有问题,责怪他人,反而会让自己陷入受害者心态,对问题主体失焦,失去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这种时候,不如尝试换个关注点,思考一下,自己能做什么来改善现状——为什么会出现问题?现在我还可以做些什么?如何防止之后继续出现类似问题?
真正成熟的人,不是不犯错,而是能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真正成熟的人,在别人犯错时,也不会优先抱怨,而是用行为去化解当下的问题。
第三句:“如果……就好了”
“如果当初我选了另一条路就好了”“如果当时我再努力一点就好了”……这些话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对过去的懊悔和对未来的焦虑。
永远不要美化任何一条未选择的道路。因为没有任何一个过去,比当下更重要。
时间不会倒流,沉溺于“如果”,只会消耗当下的能量。与其纠结过去,不如往前看,毕竟,只有行动,才是对抗焦虑和后悔的最好方式。
停下抱怨就是为生活注入能量
抱怨是人之常情,可以允许自己短暂宣泄,但如果陷入情绪化的表达里,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负面情绪的循环。而抱怨之所以存在,与我们的内在环境有关——
抱怨往往藏着一点点低价值感。当“我不行”“我不想面对”的信念通过重复的话语被内化,我们就会变得虚弱。想要改变现状,或许可以试着给自己加点力,学会对自己负责,想要什么就努力去争取,勇敢扛起自己的成长课题。
抱怨的背后,其实藏着对他人的期待,只是有时可能和现实不太合拍。当一个人频繁地去抱怨别人,心中的潜台词是希望他人能够因他的抱怨做些什么。比如,有的父母标准很高,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起床、写作业、社交、休息。孩子如果做不到,他就会一遍遍通过抱怨传递不满,期望能将孩子的行为调整至符合预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相处模式往往适得其反。与此同时,抱怨他人的同时,我们也在拒绝直视对方真正的样子。这会阻止我们同他人产生积极的情感连接,让我们的人际关系受到影响。
语言塑造思维,而思维影响行动。当你减少抱怨,把“烦死了”换成“我试试看”,把“都怪你”换成“我能做什么”,把“如果……就好了”换成“现在开始行动”,你会发现,人生的主动权始终在自己手里。
抱怨是一种对能量的消耗,而停下抱怨,多体验,付诸于具体的行动,则是为人生注入能量。你的能量,应该用于创造未来,而不是消耗于过去。
从这个角度来讲,不抱怨,不是对情绪的压抑,而是选择一种更通透、更智慧的生活方式,也留出空间,让你看见更好的自己。丢掉负面情绪带来的包袱,轻装上阵,自然能有更多面对未来的勇气。

客服热线:0580-8910000 2025505 2025525 企业客服QQ:1227279393 个人客服QQ:1275759393
免责申明:本网站信息均由求职者、招聘者自由发布,上奇人才网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浙B2-20090313-4 人力资源许可证编号:(浙)人服证字[2023]第0902000513号 举报电话:0580-2281082
CopyRight©2006-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662727@163.com 本站关键词: 舟山人才网 上奇人才网